更新时间:2023-11-16 信息来源:竹艺中国 浏览次数:2703
在75周岁的立冬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迎来了艺术生涯最高光时刻——当日,第四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评选结果在东阳揭晓,卢光华成为中国竹工艺界首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当满头银发、身板挺直的他风度翩翩地上台,代表中国20位新晋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发言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从艺一甲子以来,他始终以严格的自律保持着清雅的形象,无论是形体管理还是创作标准都一丝不苟,处处透露出其骨子里竹子般的坚毅。
较之前三届,第四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评选竞争空前激烈,首轮申报的160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经过两轮筛选后,仅有八分之一幸运者胜出。获悉同行相继折戟沉沙,卢光华不胜叹惋,也为自己在2006年当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后,17年来始终走在行业前列而欣慰。
有地终须大本根:潜藏蓄劲才能胜过嘉木
以1991年为分水岭,卢光华的人生被分成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1991年之前,他曾以东阳中学“老三届”高中生的身份担任农校教师,却因与“地主”的女儿结婚而被开除出教师队伍,回到老家成为农民,干起篾匠行当。嗷嗷待哺的3个子女,家徒四壁的生活环境,没有转移他的心志,夫妻俩每3天编织10只竹篮,拉到集市上销售后换回吃穿用度,数年间铢积寸累,完成开办企业所需的原始积累。1991年之后,卢光华的人生“开挂”,当年评上助理工艺美术师的他,到1999年已成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6年成为中国竹编界首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技术职称和大师等第在15年里“狂飙突进”的秘诀,卢光华说得归功于竹子给他的启迪:“竹子种下后前三年只扎根积蓄能量,第四年拱出地面后一天可长二三十厘米。要展凌云志,须有大本根。”跌宕起伏的命运把他从波峰摔到谷底,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跟着祖父、父亲和舅舅学习竹编技艺,甚至把老家六石街道北后周村乡亲的手艺“偷”了个遍。苦难的岁月里,幸有岳父母和大舅子开解帮扶,解决了诸多困顿。实在苦闷时,他就拿着毛笔蘸着清水在石板地上练习书法,并窥破了竹编与书法融合之道。
1991年东阳市举办首届工艺美术节,卢光华独创的竹编书法《兰亭序》获得特等奖,旋即被台商高价收购;另一件剪贴版竹编书法《兰亭序》获得金奖,次年有人出价4万元求购,他却转身将这件作品捐给了举办80周年校庆的东阳中学。
面对着竹编书法供不应求的市场行情,卢光华并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大师,当时的他满脑子所想都是如何把东阳竹编从轻工业变成文化产业。传统竹编和书法名帖结合后产生的“溢价”,让他果断从传统竹编器具的赛道里抽身而退,不断地把竹编书法精细化、高档化,先后推出了双面竹编、本色竹编。2000年,他携着以《红楼梦》十二金钗为原型的人物画竹编《兰闺雅集图》参加首届西博会,斩获银奖,也是该届西博会竹编类作品最高奖项。但卢光华心心念念的是金奖。“评委告诉我,这件作品美中不足的是缺乏背景,画面略显单调。”回来后,卢光华历时一年编织出《饮中八仙》,把人物与山水背景融为一体,在第二届西博会中获得金奖。从此,他成了西博会金奖“专业户”,连续8届西博会共获得7个金奖!
荣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后,许多人以为卢光华会选择“躺平”。出人意料的是,次年他就把自己临摹的《兰亭序》书法变成了平面竹编——为此,他已学习书法逾20年。
在此次为参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而送交的3件作品中,就有一件卢光华自书的《兰亭序》十条立屏。这件作品采用本色竹丝双面编织,正面为《兰亭序》,背面的《博古图》也由卢光华自绘。因为采用了传统丝织中的提花原理,虽然竹丝只用本色,但一笔一画均历历可观。在2022年举行的首届“中国百名大师汇”展览中,这件作品获得竹编类唯一的金奖。
“命运的跌宕起伏没有让我沉沦,而是以竹子的品性自励。”在发言中,卢光华深情回顾了这段苦难岁月,坦言竹子最可贵的品格就是坚韧不拔,以强大的根系和扎根能力维持生长,因此才会拥有胜过嘉木的风景和用途。而他也以竹自励,把磨难变成砥砺,把挫折化为养分。
千磨万击还坚劲:栽竹成荫深怀创新贞心
竹,中国传统文人的至爱。卢光华以也文人自勉,“我要做个有文化的人!”被驱逐下讲台后的他曾无数次对妻子如此说。初时,妻子以为他放不下“教师梦”;在他研发出竹编书画后,又以为他是用文化为竹编赋值;直到评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那年,她看到丈夫不仅带去了作品,还带去了原帖原画,又把一束细如发柔如丝的竹丝挂在作品边上,才明白文化是他的美学底层逻辑。
“真正的文化体现于审美,美盲比文盲更可怕。”卢光华说,东阳竹编很早就有平面书画编织技法,但早期的“十字编”使得竹编书画线条和造型都非常僵硬;清末竹编名艺人马富进根据织机原理创新出“蛇皮编”,竹编书画开始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但层次单薄体量受限。而他通过一次次创新,推动了竹编书画从双色到单色再到彩色,从无背景到多层次背景,景深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丰,形成了繁而不乱、简而有致的视觉效果;竹丝细度更是以微米计,使得人物表情、山体皴理、鸟兽翎毛等纤微毕现,比肩水墨。
《百马图》是卢光华参评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时,3件送评作品中唯一的竹编画作。它以清代郎世宁的《百骏图》长卷为蓝本。因为原作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融入了西方绘画技法,比如以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褶皱,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还用了光的原理表现人物、动物、树木、土坡等,与竹编设计图纸所用的传统工笔画迥异。卢光华用了3个月时间,把原作转换成工笔画,仅仅是描绘树木纵横交织的枝叶就让他目力枯竭,一棵树至少需要一周时间才能理清脉络。“哪些地方要精简线条,哪些地方要保持原状,都要仔细计算,经纬交织的层次复杂程度和云锦不相上下,在编织时还不能像缂丝那样通经断纬。”这幅长3.45米、宽2.02米的竹编座屏,使用了10万多根竹丝,整个画面疏密有致,层次分明,而设计成镂空回字纹竹节状的外框,则让这件作品实现了题材、技法、外观三大创新的融合。在2018年世界竹藤大会上,《百马图》获得金奖。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亚太地区主席阿齐兹·穆尔塔扎耶夫在视频中初见此作时,一度以为它是绘画,看到实物后大为震惊,称赞卢光华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精髓,而且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的创作热情和卓越技艺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和尊敬,我们很高兴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这个称号授予他,希望他的作品能继续为世界手工艺界带来更多灵感和启迪”。
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以来,卢光华在创新路上没有偃旗息鼓,每年坚持参加权威展会,以此倒逼自己创作新品,而且不为拿奖。今年为参加在北京雁栖湖举办的首届国际文化艺术节艺术名家作品展、在南京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百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轻工大国工匠非遗精品展,他专门创作了千余字的大型竹编书法作品《洛神赋》。“这两个展览都不设奖项,旨在发挥大师的创新引领作用。我觉得此举可以为业界起到示范作用,让更多人走出创作为评奖、参展为获奖的思维定式,把更多精力放到精品创作上。”创新者必是心志纯粹者,为了创作精品,卢光华在城区、老家、木雕小镇都设立了工作室,随时可以创作。而这届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的申报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提供5年之内创作的精品。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创作始终在线的卢光华以丰厚的积累,毫无悬念地探骊得珠。
“创新费脑力、精力、财力,但我是认准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哪怕会撞南墙,我也要千磨万击还坚劲。”在创新路上,卢光华把自己视为最大的“对手”,把安逸当成最大的“危险”,不断超越自我。为了展示多年来的创新成果,他首批入驻木雕小镇建造艺术馆,为此还变卖了在城区的别墅以筹措资金。如今,这座艺术馆已成为他“栽竹成荫”的最佳见证。
荣誉有天花板,创新却无止境。“大师是顶荆棘编织的桂冠,未来我的首要任务依然是创作创新。”卢光华说,创新是中华文化亘古亘新的动力,值得他一辈子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竹高于旧竹枝:老干扶持乐见新梢出墙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是一项高度重视技艺传承的荣誉,跻身此间者,需要为行业不断开枝散叶。目前,卢光华共收徒6人,在他的带教下,其中3人已成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
“竹子不会一直长,当它长到极限后就会停止生长,把自己的养分输送给分身而出的幼竹,形成竹林。一片竹林往往是由一株竹子衍生而成。”多年研究竹编,卢光华对竹子的特性了如指掌,尤其喜爱老竹催生并滋养新竹的无私秉性。而他最想看到的一幕,就是东阳竹编年年有新生,形成“十丈龙孙绕凤池”的人才盛景。
“师父用他的美学造诣、书画修养,不断为我输入养分,提升我的设计能力。”王飞龙拜师卢光华时,只是普通木雕技工,卢光华看出他木雕技艺扎实,但亟须提升设计创新能力,于是倾力指导,多次让他参与竹编精品创作,短短几年相继获评金华市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那件被中国木雕博物馆收藏的《兰亭序》十扇立屏,在雕刻边框纹样时,师父独出心裁地要求浅雕竹席纹,不断调整雕刻深度与宽度,由此我体悟到了设计中的和谐美学。”王飞龙说,他的师兄中有3人从事竹雕,1人从事竹编,每次和师父聚会就是一次美学沙龙。唯一从事竹编的卢丹威在卢光华指导下,把家族主打竹编产品“沓篮”改良成了“宫廷食盒”,盒身采用了30多种编织技法,融入了十几种图案纹样,主色调从传统大红色改成了黑、棕、金交织,不仅屡屡获奖,而且订单激增。“竹编器用可大可小,关键是要找出最和谐的尺寸,既实用又美观,而且每个细节都耐看。”卢丹威说,师父的美学见解总能让他们醍醐灌顶。
不仅如此,卢光华还不断开示徒弟们:既要锲而不舍地追求技艺创新,也要轻松快乐地享受多彩人生,努力提升人格魅力,让身边人如沐春风。他还多次在行业公开场合,吁请老一辈大师们甘为年轻人让位、乐为年轻人铺路、成为年轻人良友,用自己的能量去关心别人,以别人的智慧充实自己,“只有为更多有需要的人做些事,才能让自己走得更远”。为此,他还广为“布道”,把自己的人生感悟、处世智慧写成书法作品,赠送给好友同仁。
“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是一项需要时间检验的荣誉,接近它的过程犹如马拉松,更多时候拼的是耐力、体力。”卢光华说,回首竹艺人生一甲子,他不能让时间让步,但做到了让自己进步。“希望大家在追求梦想的同时快乐生活,要执着但不要执迷,成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跋涉前行的路上,我们要从容而行,不要因为追求成功而错过路旁的风景。”